冬奥会开幕式二十四节气-冬奥会开幕式二十四节气诗句
冬奥会开幕时间
2022年冬奥会开幕时间是2022年2月4日。
2022年冬奥会与中国春节撞了个满怀,2月4日北京冬奥会开幕式这一天,是中国二十四节气的立春,正可谓“一年之际在于春”、“万紫千红总是春”。
春天是希望,美好的代名词,在全球战疫的背景下,北京能成功举办冬奥会展示了中国的强大与自信,同时春节中的奥运会也是充满了浓浓的中国味道。
北京冬奥会闭幕式各国国旗的旗杆是开幕式上的发光杆
曾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仪式《立春》表演中,惊艳了全球观众的长杆道具,经过改造又出现在了2月20日晚冬奥会闭幕仪式中,成为撑起参赛各国国旗的发光旗杆,体现出节俭办奥的理念。
“被循环再利用的道具和服装还有很多。有的爆款变隐藏款、有的首发款变经典款,非常考验观众眼力。”负责道具保障的开闭幕式总制作机构歌华团队总指挥戴维介绍。
从爆款变为隐藏款,指的就是《立春》中用到的400根9.5米长柔性发光杆。这款道具的创意是张艺谋导演珍藏多年的绝招。它柔美、梦幻、丝丝入扣,是展现中华传统美学场景的利器。它被真正制作出来耗费了许多心力,只使用一次就废弃实在太可惜了。
于是导演组决定将它截短,从9.5米缩至2.85米,制作出120根旗杆,从北京冬奥组委主席致辞和国际奥委会主席致辞环节起,这些旗杆就出现在舞台上,并在熄灭奥林匹克主火炬环节发出白光,直至尾声。
冬奥会24节气是什么?
冬奥会24节气是:
惊蛰,“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温暖的气息使蛰虫从冬眠中渐渐醒来,春天的标志便是万物的苏醒。
春分,这个节气被称为“东风试暖”,东风初来乍到,是小心翼翼地回暖。
清明,表征了这一时节的天气是清新、明媚、和暖的。古人描述的清明物候是:一候桐始华,二候田鼠化为鴽,三候虹始见。
谷雨,谷雨时节,自南而北,陆续春忙,“百工咸理,无有敢惰”。
立夏,“蝼蝈鸣,蚯蚓出,王瓜生”,这个节气是一个越来越热的趋势。
小满,春风渐止,杨花、柳絮不再,轻扬善舞之物也变得沉静了,鸟语替代了风声。
芒种,是指有芒的作物(麦)应收,有芒的作物(稻)当种。这个节气侧重于前瞻性地提示人们赶紧种,千万别错过天时。
夏至,阳气鼎盛,夏至节气具有高度的共性,莎士比亚经典《仲夏夜之梦》其实跟我们的夏至就有异曲同工之妙。
小暑,小暑一到,上苍的温厚达到了极致,天气的温热也达到了极致。
大暑,斯时天气甚烈于小暑,故名曰“大暑”,是一年之中最炎热的时期,有“大暑炎热好丰年”等说法。
立秋,古人将立秋物候概括为:初候凉风至,二候白露降,三候寒蝉鸣。立秋,只是一种“立意”,尚在伏中,并不代表秋季的降临。
处暑,对于苦熬盛夏的人们来说,立秋只是名字给人了一种精神寄托。而处暑才是送来真实凉爽的节气。
白露,古人描述的白露物候,均与鸟有关:一候鸿雁来,二候玄鸟归,三候群鸟养羞,白露时节,从不露做起。
秋分,董仲舒《春秋繁露》曰:“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秋分被认为是昼夜均等,寒暑平衡的中间点,是“平分秋色”之时。
寒露,“转眼到寒露,翻箱找衣裤”。寒露时节,不仅天气凉了,雨水少了,日照也少了。
霜降,露是润泽,霜是杀伐,正所谓“霜以杀木,露以润草”。霜,代表了上苍对待万物的态度由慈到严的转变。
立冬,万物凋零蛰伏的开始,也标志着辛勤劳苦一年的人们可以在家享用秋日丰收的果实,休养生息。
小雪,谚语云:“小雪封山,大雪封河。”古人认为,到了封藏时节,人也要“安形性”“处必掩身”。起居上,别折腾;衣着上,别嘚瑟。
大雪,中国古人将大雪分为三候:一候鹖鴠不鸣;二候虎始交;三候荔挺出。此时因天气寒冷,阴气最盛,所谓盛极而衰,阳气已有所萌动。
冬至,“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在漫漫冬日里,因阴阳流转,于是有了一份慰藉和期许。
小寒,冬季是由小寒到大寒,冬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获得了大寒的名号,而最冷的节气只能屈尊地被称为小寒了。
大寒,《农政全书》曰:“十二月谓之大禁月。忽有一日稍暖,即是大寒之候。大寒须守火,无事不出门。”这一时节,冷本是常态,稍一回暖,反而是大冷的前兆。
24节气意义: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人根据太阳周年认知天气、气候、物候的规律和变化所形成的完整的知识体系和应用体系,早已浸入到中国人的文化基因中。
“二十四节气作为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是玄学,是具有科学品质的文化智慧,它甚至是全球通用的语言,我们在国际场合聊天,常常就聊到它。”
“二至二分”之夏至、春分、秋分、冬至,虽然在国际上不叫“节气”,但为全球共有,四季划分据此而来,且在各国都有相应的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