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体育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赛程预告

文章内容

世乒赛女单冠军诞生时间-世乒赛女单冠军诞生时间是多少

yhadmin123 2024-09-19
历史上乒乓球单打最强的运动员是谁我觉得历史上最强的女乒乓球运动员应该是邓亚萍,最强的男乒乓球运动员应该是马龙。不管是不是对乒乓球这项运动了解,我觉得邓亚萍应该是

历史上乒乓球单打最强的运动员是谁

世乒赛女单冠军诞生时间-世乒赛女单冠军诞生时间是多少

我觉得历史上最强的女乒乓球运动员应该是邓亚萍,最强的男乒乓球运动员应该是马龙。

不管是不是对乒乓球这项运动了解,我觉得邓亚萍应该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最重要的原因还是邓亚萍真的十分具有实力。邓亚萍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打乒乓球,一直到16岁的时候,拿了人生当中第一枚属于自己的金牌。

后来一路披荆斩棘,在女子单打比赛当中,一直都是佼佼者。不管是在巴塞罗那奥运会上还是在亚特兰大奥运会上,她都凭借自身的实力获得很多金牌。并且她很成功的成为历史上第一个获得四枚奥运金牌的人。

到现在为止她也是乒乓球世界排名史上保持世界第一时间最长的女运动员,所以从这一点上来看,邓亚萍确实是乒乓球运动史上最强的女运动员。

说起男运动员,我觉得最强的应该是马龙,虽然说在马龙之前也有很多优秀的乒乓球运动选手,比如王皓、王励勤、马琳等,但是我觉得要综合实力来讲,可能马龙是比较强的。

其实很多乒乓球运动员都拿过世界金牌,不过马龙也是获得过超级大满贯的人。

马龙不光在乒乓球技术上很棒,最重要的是他对待乒乓球的态度也十分认真。他在赛场上展现出来的是中国运动员的气度,虽然他看上去白白净净的,好像没有什么杀伤力,但是他在运动赛场上的时候,整个人都是发光发亮的。

乒坛“大满贯”是有害命题,一味强求弊多利少得不偿失

当一个目标或一种信仰变成了束缚人的思维想象力和行为创造力的枷锁,那么无论这个目标或信仰对别人如何伟大光荣,对被束缚的个体或团体来说都是个有害的命题。流行于乒坛多年的“大满贯”就是这样一个弊多利少得不偿失的错误命题。

其实单就奥林匹克运动本身来说,一场史诗般的决赛过程本身,远比谁拿了冠军创造了什么纪录更值得品味和回忆,而单从审美的纯粹性而言这样的比赛是没有输家的。

正是因为人类的功利主义腐蚀、亵渎和异化了奥林匹克运动,所以才让伟大的奥林匹克精神因为沾染了利益的色彩和铜臭的味道,从而少许了运动的纯粹和艺术的审美。

强队的风范是:应该多人是冠军,整个集体才无敌,你方唱罢我登场,江山轮流坐,明日到我家。然而自从国际乒坛有了“大满贯”的命题,有时为了某个顶尖高手实现这一目标梦想,就不得不牺牲团队整体以及其他队友的目标、机会和利益,同时也让选手本身背上沉重的包袱影响心态。

中国队的王皓就是“大满贯”命题的牺牲者,否则如果轻装上阵,王皓在2004年和2008年论实力正常发挥都能战胜柳承敏和马琳。结果欲速则不达,强谋反不得。比赛中因为太想要了,让王皓背负太重的心理包袱影响了发挥。“大满贯”成为了王皓的一块心病,最后压垮了这位如日中天,被寄予厚望的直板天才。

单纯用“大满贯”的成败标准衡量王皓无疑是既失败又抱憾终生的。如若抛开这个人为多制造出来的概念看待王皓,那么18个世界冠军,其中包括1个世锦赛单打冠军,3个世界杯单打冠军,2个世锦赛男双冠军,2个奥运会团体冠军,6个世锦赛团体冠军,4个世界杯团体冠军光耀乒坛。即便是三次奥运会亚军,我们在遗憾之余也要看到连续3次参加奥运会单打并连续3次打进决赛,这在世界乒坛 历史 上也是绝无仅有的纪录。作为世界上最为独特的直板横打技术的领军者,王皓留给乒坛的记忆是美丽而无憾的。

大满贯的来历要从瑞典名将瓦尔德内尔说起。中国人喜欢称呼的“老瓦”分别夺得了世锦赛、世界杯、奥运会三项单打冠军以后,乒坛就把网球大满贯的概念移植过来,把集乒乓球三大赛单打冠军一身的选手称为“大满贯”。

瑞典的瓦尔德内尔就当然成为了世界乒坛第一位男子大满贯得主,中国的邓亚萍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位女子大满贯得主。从此世界上顶尖的男女乒世界冠军都以包揽三大赛单打冠军为最高目标,成为大满贯即功德圆满,成不了大满贯似乎就终生抱憾。

我们先盘点一下 历史 上都有那些男女选手获得了大满贯殊荣,那些顶尖的世界冠军痛失大满贯抱憾。

先后10位获得过大满贯的世界冠军名单如中,除了瑞典名将瓦尔德内尔,其余9位都是中国选手。按取得大满贯的年代顺序他们是:

男子:瓦尔德内尔,刘国梁,孔令辉,张继科,马龙。

女子:邓亚萍,王楠,张怡宁,李晓霞,丁宁。

个人夺得大满贯荣誉应该顺其自然,可遇不苛求。中国乒乓球男队二王一时代三人球风相克相生,谁都没有成为大满贯,王励勤夺得三次世锦赛冠军,没拿过世界杯和奥运会冠军,外战无敌,内战马琳和王皓是他的拦路虎,多次阻挡了王励勤的奥运会和世界杯冠军梦;马琳夺得过一次奥运会冠军,四次世界杯冠军,就差一个世界赛冠军,三次打进决赛,一次输给刘国梁,两次输给王励勤,大满贯梦碎;王皓夺得过一次世界赛冠军,两次世界杯冠军,外战胜率最高,大满贯就差一个奥运会冠军,结果连续三届分别输给韩国柳承敏,队友马琳、张继科,大满贯梦碎。

单纯从大满贯角度,这三人似乎多有遗憾,但是反观他们在所处时代的整体战绩,他们创造的“二王一马”时代在世界乒坛团队整体实力中是绝对具有统治力的。因为在他们的手上从来都没有让团体冠军旁落,他们不仅把奥运过,世锦赛,世界杯团体冠军尽数收进囊中,而且从来都没有给外协会选手任何抗衡的机会,每次都轻松夺冠毫无悬念。

反观两位大满贯得主刘国梁和孔令辉时代,虽然他们二位的个人荣誉圆满辉煌,却在他们的巅峰期痛失多项团体和个人冠军。其中包括1999年世锦赛团体冠军,刘国梁作为第一单打连输两场,冠军被瑞典队虎口拔牙抢走。还有痛失1997年世锦赛男单冠军,也是被瑞典的瓦尔德内尔抢走。2003年世锦赛男单丢冠也是在大满贯孔令辉还在的时代被奥地利的施拉格抢走的。

还有一次世锦赛半决赛对阵韩国队,孔令辉作为第一主力连输两场,被刘国正和马琳从悬崖边把中国队捞回来,刘国正挽救7个赛点,逆转韩国选手金泽洙,才让中国队赢得半决赛,打进决赛最后夺冠。

而在中国队二王一马的王励勤,王皓,马琳时代,虽然三人球风相克,谁都没有拿到大满贯,可是毫厘之差,互有胜负的三人,实力平均,齐头并进,在同一时代都是三大赛冠军,又都无法做到降伏另外两人而包揽造成大满贯,却造就了中国队整体世界无敌,孤独求败的“二王一马”新时代。

再看女乒,第一个女子大满贯选手是邓亚萍,但是恰恰是邓亚萍时代,丢失了1991年的第41界世乒赛女团冠军,遭北朝鲜联队击败。此后的1994年亚运会还在邓亚萍手上丢失了女单冠军,被日本华裔选手小山智丽击败。还有李晓霞和丁宁时代的2010年莫斯科世乒赛,团体冠军被新加坡队抢走。虽然李晓霞和丁宁后来都取得了大满贯的辉煌,却难以追补中国队痛失团体金牌的遗憾。

目前中国队女乒****陈梦随着去年世界杯夺冠,今年奥运会夺冠,似乎又背上了大满贯的包袱,结果在奥运会后的世锦赛半决赛中3:4输给了王曼昱无缘决赛,大满贯梦碎。这队于陈梦是来说是坏事,但对于中国队和乒乓球运动来说是好事,毕竟中国队和乒坛又多一位新王诞生。紧接着世界杯单打孙颖莎夺冠,这样在一年之内中国女乒三驾马车分享了世界三大赛的单打冠军,说明三驾马车齐头并进,实力都在伯仲之间,这局面无论对中国队还是世界乒坛来说都显得更有生机和活力。毕竟“一花独放不是春,”不如“百花齐放春满园。”

对于陈梦来说,作为国乒一姐,一定要放下包袱,不要把大满贯的目标变成束缚思想的枷锁,彻底放下这个十字架,投身于乒乓球运动本身,提高技术战术耐力打好每一场比赛,就象2019年世锦赛中的刘诗雯,无欲无求地去拼,反而超水平发挥,老树开新花,意外收获了世锦赛冠军。也就是那一届决赛,心怀大满贯梦想的陈梦反而在自己最巅峰的时代丢失了世锦赛的冠军,这就是造化弄人,太想要的得不到,没想要的却给了。

目前中国女乒和中国男乒状态就是冰火两重天,现实的情况是:

女乒虽没有一位大满贯选手,但是三个世界冠军三驾马车齐头并进,五大主力兵强马壮。

男乒造就了一个伟大的马龙,26个世界三大赛冠军,双满贯第一人,全满贯第一人。樊振东也一样,一个世锦赛冠军,四个世界杯冠军,正在鹤立鸡群地向着马龙的目标前进,拿到大满贯似乎只是时间问题。

可是再往身后看就地广人稀青黄不接了,现在如果马龙和许昕退役,樊振东身后除了王楚钦连个让人放心的第三人都选不出来,更别说第四人第五人了。

五虎上将缺三人,中国队从来没有遇到过如此人才断档危机。在从来都不缺钱后备人才中国队出现青黄不接的状况,只能说明机会给予老将的太多了,给予小将的太少了。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周启豪,能打败马龙,许昕,樊振东,在中国乃至世界上还有谁有这实力?而周启豪到国际赛场就不行,只能说明一个问题:实力一流经验三流,那不就是国际比赛打得太少造成的吗?

最后倡导中国队管理团队和队员,官媒和自媒以及球迷都不要再炒作“大满贯”这个十字架式的命题了,让乒乓球比赛回归运动艺术本身,既不要过多赋予利益的捆绑,更不要过度戴上精神的枷锁,让“大满贯”成为一种可遇不可强求的至荣誉象征,而不要成为运动员心中沉重的枷锁。

有两个熟悉的画面我们回忆一下:2012年丁宁背负大满贯的重压输给队友李晓霞泪洒赛场黑脸领奖;2016年二人决赛重逢李晓霞3:2领先3:4输球,丁宁圆梦拥抱李晓霞露出灿烂的笑容,我们不敢想象这一次丁宁还能否再输得起。

常用“大满贯”命题的国际网坛和斯诺克,作为以个人单打成绩为主的运动项目,获得所有世界最高级别的冠军成为大满贯实至名归。网球集澳网、法网、温网、美网四大赛冠军于一身称为大满贯,台球集英锦赛、大师赛、世锦赛三大赛冠军于一身称为大满贯。这都无可厚非。

而乒乓球运动的顶尖高手是要兼顾单项和团体大赛的,过于强调追求个人大满贯,势必影响团体赛备战以及队友的训练和比赛。比如在决赛中队友相遇,你赢了就是大满贯,我赢了就是新科世界冠军,这中间两人中的一个稍微纠结心动一下,可能胜负的天平瞬间倾斜,那么比赛就不再纯粹了。这就是网坛大满贯命题移植到台坛没有问题,移植到乒坛就有了弊端和局限的原因。因为你得大满贯的背后完全有可能是需要团队的支持和队友的牺牲的。

第50届世乒赛女子决赛结果

张怡宁胜郭跃重夺女单冠军 中国女单8连霸

北京时间5月5日消息,第50届横滨世乒赛继续进行,女子单打决赛落下帷幕,张怡宁在先丢两局的情况下连胜四局,她以4比2(10比12、3比11、11比2、11比7、11比7、11比9)击败郭跃夺取女单冠军,这是张怡宁继2005年第48届世乒赛后第二次获得女单冠军,中国队也实现了对世乒赛女单盖斯特杯的八连冠。

张怡宁在半决赛中淘汰队友刘诗雯闯入决赛,张怡宁要争取用胜利捍卫乒坛一姐位置;郭跃则是击败了好友李晓霞进入决赛,她要争取卫冕世乒赛女单冠军。

张怡宁开场后就积极抢攻,她很快以3比0领先,郭跃慢慢进入状态将比分迫近,她反手拉直线造成张怡宁回球下网,双方战成6平。张怡宁连续两次失误让郭跃反超领先,不过张怡宁加强了正手进攻,她连得3分以9比8重新领先,郭跃正手突击得分,9平。郭跃反拉滚网出界,10比9,张怡宁拿到局点。郭跃落后情况手不软,她连续两次正拉得分,11比10,她拿到局点。双方形成反手相持,张怡宁反手推挡出界,12比10,郭跃先声夺人。

郭跃第二局打得很坚决,相持对拉中张怡宁回球失误,郭跃以6比2领先。郭跃越打越兴奋,她依靠抢拉连得3分以9比2领先,张怡宁正拉出界,10比3,郭跃拿到局点。在浪费了一个局点后,郭跃正手连续拉三板得分,11比3,郭跃再胜一局以2比0领先。张怡宁在第三局注意用回球的落点调动郭跃,她也加强了前三板的攻击性,她很快以8比0领先。张怡宁之后继续保持领先,郭跃反手拉球出界,10比2,张怡宁拿到局点。张怡宁正攻造成郭跃推挡出界,11比2,张怡宁扳回一局以1比2落后。

第四局开始后郭跃很快以3比1领先,张怡宁追回1分后,郭跃在相持中再次正手反拉得分,她以4比2领先。之后两人交替涨分,郭跃连续两次打丢得分的好机会,这让张怡宁将比分扳为7平。张怡宁两次正攻得分,她以9比7反超2分。两人又形成对拉局面,郭跃反手拉球滚网出界,10比7,张怡宁拿到局点。郭跃正拉直线失误,11比7,张怡宁拿下第四局将总比分扳为2平。

两人在第五局开始后几次战平,3平后郭跃竟然出现发球失误,她很快稳定情绪反手拉斜线得分,两人战成4平。5平、6平后张怡宁抢攻斜线得分,郭跃侧身正手拉球失误,张怡宁以8比6领先。郭跃对拉中反手再次失误,正手拉球又滚网出界,张怡宁以10比6领先。郭跃正手拉直线追回1分,她相持中拉球下网,11比7,张怡宁赢下第五局以3比2领先。

张怡宁第六局先得1分,郭跃连拿4分以4比1反超。在张怡宁连追两分后,郭跃又连得两分以6比3领先。郭跃连续两次反手回球失误,比分变为5比6,郭跃请求暂停。张怡宁在暂停后又连追两分,她以7比6反超领先。双方各得两分,郭跃仍紧紧咬住张怡宁,她以8比9落后。摆短后张怡宁反手拉球出界,双方战成9平。郭跃正手拉球出界,10比9,张怡宁拿到冠军点。相持中郭跃连续三板正手拉球,张怡宁都成功防守,郭跃第四板拉球漏掉,11比9,张怡宁赢得第六局以4比2击败郭跃夺冠。

邓亚萍在乒乓球领域有着非凡成就,当年的邓亚萍有多强?

她5岁开始学习乒乓球,13岁获得全国冠军,9年的国家队生涯,她18次站上世界大赛的最高领奖台,其中包括4枚奥运金牌,是中国第一位奥运“四金王”,期间连续8年排名世界第一,是乒坛排名“世界第一”时间最长的女选手,同时也是女乒史上第一位大满贯得主。

她就是乒坛传奇邓亚萍,曾因为身材矮小被省队拒之门外的她,用努力和拼搏谱写了一段励志传奇,她是用乒乓球征服世界的巨星。退役之后的邓亚萍,先后获得过“十佳劳伦斯冠军奖特别成就奖”、“最具影响新中国体育人物”等荣誉。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以来,体坛诞生了许多优秀的运动员,这些运动员在各个领域取得了很多重大突破,邓亚萍就是其中最具有标志性的代表人物之一。

5岁练球,曾被省队拒之门外邓亚萍出生于乒乓球世家,父亲是河南省乒乓球运动员邓大松,小时候的邓亚萍,常常跟随父亲到体育馆看大人们打球。在这样的环境熏陶下,邓亚萍也走上了乒乓球之路,5岁的邓亚萍开始随父亲练习乒乓球。不过,虽然邓亚萍继承了父亲优秀的运动基因,小时候的她就展露出了很好的天赋,但是由于长得慢,个头矮小,胳膊因此也比较短,所以在邓亚萍的成长道路上,遇到了很多困难,起初甚至因为身材矮小被省队拒之门外。

崭露头角,13岁获得全国冠军邓亚萍非常争气,虽然被省队拒绝,但是她并没有放弃,而是在训练中更加刻苦。9岁她就在全国业余体校分区赛中获得了女单冠军,10岁那年,她加入了郑州市乒乓球队,一边读书一边练球。在市队,邓亚萍虽然身高不占优势,但她却是同年龄段中技术最好的一位。3年后,她的努力终于收到了回报,省队向年仅13岁的邓亚萍抛出了橄榄枝。进入省队的第一年,邓亚萍先是在全国乒协杯比赛中与队友合作为河南省拿到了团体冠军,随后在全国锦标赛上,她又代表河南队获得团体和个人两项冠军。

一鸣惊人,16岁站上世界冠军领奖台1988年,15岁的邓亚萍正式进入国家队,由于个头比较矮,因此教练和队友都叫她“小邓”。邓亚萍特点鲜明,正手凶狠,反手怪异,速度快,线路和落点变化多,这种打法令对手很难适应。进入国家队的第一年,她就在亚洲杯获得女单冠军。次年,邓亚萍又站上了更高的舞台,第40届世乒赛,16岁的邓亚萍一鸣惊人,首次参加世界大赛就获得了女双冠军,她也成为了当时国乒史上最年轻的世界冠军之一。

奥运夺冠,乒坛进入“邓亚萍时代”16岁就站上了世界冠军领奖台的邓亚萍,自此开始了她的冠军收割之旅,之后的两年时间内,她又先后获得了世界杯女团冠军、世锦赛女单冠军等荣誉。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邓亚萍作为中国队的主力随队参赛,并最终拿到了单打与双打两枚金牌,4年后的亚特兰大奥运会,邓亚萍又将单打与双打金牌收入囊中,成为了中国第一位奥运“四金王”。在这期间,只要有邓亚萍参加的比赛,冠军鲜有旁落,乒坛进入了“邓亚萍时代”。